二战迸发让“休假”不再是德国人日子的主题。普洛拉的修建工人被紧迫抽调去邻近的兵工厂,而几近竣工的休假村,其时没能迎来哪怕一位休假客。
我抵达普洛拉时,天正阴着,一整排巨大、压抑、毫无美感的土黄色盒式修建,垂直向外延伸开去,直到视野的止境,如一堵密不透风的高墙,把对面遮得结结实实。
我特别从柏林驱车3小时来到波罗的海畔的鲁根岛,就为了看一眼这“希特勒在世上留下的最大遗址”。与幻想中的彻底不同,这儿并不是兵营或工厂,而是一座曾具有整整1万间海景房、可供2万人一起入住的“国际最大休假村”。
“战役狂人”希特勒,为何要修建这样一座休假村?这要从一项名为“力气来自欢喜”的方案说起。
1933年,在德国初掌政权的纳粹党,成立了一家“力气来自欢喜”(缩写为“KdF”)的休闲安排。它的实在意图,是撮合更多工人阶级,来遏止其时德国方兴未已的思潮。
KdF为全德的劳工供给多种廉价休闲挑选,从音乐会、戏曲、图书馆、一日游到长途旅行一应俱全。很快,它就成为其时德国乃至全国际最大的“旅行社”。据统计,1939年参加过KdF活动的德国人超越2500万人次——相当于每3个德国人中就有1人。
1935年,KdF宣告将在波罗的海沿岸制作5座巨型休假村——每隔200公里就有一座,以供全德国的工人休假。整座普洛拉休假村将由8座彻底相同的巨型修建组成,沿波罗的海漫长细致柔软的沙滩一字排开,总长超越4.5公里。
其时纳粹的标语是“每个工人都应该在海滩上休假”。因而,普洛拉的1万个房间悉数面朝大海,走廊与楼梯则被精心规划在另一侧。为了表现“人人平等”的理念,这儿只要一种房型:10平米的小单间,可包容2人。邻近的房间能够开门连在一起,以便利那些带孩子的家庭。依照开始的方案,还会配套制作一座能包容2.5万人的巨型宴会厅,两座带有人工造浪设备的游泳池,以及一座电影院和一座剧院。
在一次大型集会中,希特勒面临张狂的支持者高调声称:“我要让每个工人都能享用实在的假日,让你们在休假中得到实在的放松。”
但是,他实在的意图却是备战。KdF全力开展体育运动,是为了练习德国人的体魄,让他们成为更健壮的兵士,为纳粹而战。而沿海滩修建的这些大型休假村,除了用于撮合德国的工人,也有方案在战时能够便利地改为野战医院,接收用军舰运来的很多伤患。
假如顺畅竣工,这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第一休假村”。但是时局却开了个巨大的打趣:休假村自1936年开工,吸纳了近万名工人和德国悉数首要修建公司去参加了,到1939年时,现已简直就要完结。但是二战的迸发,以及希特勒张狂的征兵侵犯方案,让“休假”明显不再是德国人日子的主题。这儿的修建工人被紧迫抽调去邻近的兵工厂,而几近竣工的休假村,其时没能迎来哪怕一位休假客。
或许是因为没能终究竣工,二战中的普洛拉并没有如开始方案的那样,变成一座野战医院,只是在德国遭受盟军轰炸时,它时间短成为过五湖四海难民的暂时庇护所。1945年,德国战胜,苏联戎行占据了普洛拉,拿走了这儿悉数的物品,乃至剥走了表里墙皮,只给普洛拉留下的红砖。
随后,这儿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一部分。1940年代末,8座修建中的3座被撤除,钢筋和砖块被用于重建二战中损毁的其他房子。剩余的5座修建,除了一座直接被当作东德戎行练习城市作战的练习场,其他在补葺后大多成了兵营。普洛拉成了一处与开始规划的休假村气氛截然相反的场所: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地。
我从前认为这段年月,如太多的东德前史相同,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想到,普洛拉其间的一座修建仍原样保藏着东德时期的悉数,并作为“东德博物馆”敞开。修建里的恢复陈列品被精心安置,每个房间都展示着一个不同的主题。军官宿舍里,充溢苏联特征的木家具让人感到似曾相识;一旁的食堂里摆着东德时期的酱菜瓶,那是当年市场上仅有能买到的品牌。使用休假房间改造的狭隘拥堵的空间里,乃至还藏着一座室击练习场。
给我留下最深形象的是一间略为宽阔、安置也更有层次的房间,明显它是两个小房间打通兼并而成的。一旁的阐明写着,这是1980年代专供东德军官来此休假的房间。普洛拉在兴修50年之后,总算迎来了它的第一批“休假客”。
但是1980年代末两德兼并,暗斗完毕,兵营也水到渠成被抛弃。这块本该寸土寸金的海边黄金地带,逐步沦完工荒草丛生的废墟。当地政府曾多次想将其全体出售,却因其规划太大,无人负担得起购买和补葺的天文数字而屡次失利。
我走进一间设在普洛拉楼群底层的小饭馆,店东Custal正熟练地将一张张铺满奶酪的那不勒斯披萨取出烤炉。炉门被翻开的一刹那,面饼的焦香逸散在整个屋子。Custal说他是罗马尼亚人,来普洛拉开店现已是第三年了。“夏天那几个月,我每天得作业16个小时。”他见证了普洛拉从当年的废墟从头变成簇新的休假公寓,也见证了这儿自制作以来第一次迎来“实在的休假客”。
普洛拉的沉寂,开始是被一群朋克青年打破的。2003年他们来到这片海滩,举办了一场大张旗鼓的电子音乐节。3天的活动招引了超越1.5万人参加,巨幅宣扬横幅铺满了废墟修建的残垣断壁,荒无人烟的普洛拉一时间变成了花天酒地的不夜城。放眼望去,废墟表里满是暂时扎起的营帐。
或许正是那场电音节,让更多人知道了普洛拉,也看到了它被沉没良久的商业经济价值;再加上当地政府抛弃了全体出售的方案,改为“分块出售”,自那今后便连续有人来此出资。
第一个来此试水的是一家青年旅舍,让钱包吃紧的年轻人也能享用海滩假日的青年旅舍。奥秘的废墟,共同的前史,自在的海滩,一下就招引了大批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来此猎奇,也让更多出资者看到了这片废墟的巨大潜力。
在那之后,面向退休白叟的长租养老公寓和供休假客享用海滩假日的奢华休假村,纷繁在这一带建起来。在不损坏修建外立面的前提下,一个个规划奇妙的玻璃阳台被安装在原本光溜溜的墙体上,也让观光客足不出户就可享用波罗的海的阳光与海滩。在这儿最奢华的“天空套房”住上一周,要价高达2000欧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
但是普洛拉区域实在太广,即便已大兴土木多年,仍藏着大片未经一点点改造的废墟区域。一起因为单体修建面积太大,出资者常只买下半座用来改造,洁净光鲜的休假村与陈腐破落的废墟乃至会共处于一座修建,构成令人唏嘘的巨大反差:一侧是漆得洁白的新墙体、一干二净的玻璃窗;而另一侧却是早已没了窗户的黑洞,与斑斓脱落的土黄色旧墙皮。
就连海滩也呈现出明显的比照。正对废墟的海滩空无一人,寂寥得令人生畏,只要波浪规则地拍打着沙滩,而入口处被荷尔蒙过剩的年轻人写满脏话的涂鸦,是这儿仅有的艳丽颜色。
我试着走进其间一座废墟,碎砖块满地,残存的黄白相间墙体透着稠密的东德特征。一旁倾斜几近掉落的配电箱上,“1967”铭文标牌印证了我的猜想。我不确认这儿之前是做什么的,但我很确认这儿未来的用处:窗外已搭好的脚手架,预示着不久今后这儿将面貌一新,变成又一座光鲜亮丽的休假村。
依照方案,普洛拉的全体改造方案将在2022年悉数完结,到时普洛拉将在制作80多年后,第一次作为完好的休假设备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