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0516-89862888
    热熔胶复合机
    当前位置:优发app · 首页 > 产品展示 > 热熔胶复合机
    沈阳八王寺告南昌八王寺不当竞争胜诉
    来源:优发app发布:2024-11-07 18:51:16访问量:1

      2024年9月12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反不正当竞争十大典型案例,原告沈阳八王寺与被告南昌八王寺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名列其中。

      沈阳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萍详细的介绍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八王寺”品牌传承于1920年(民国九年)创立的“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八王寺是八王寺注册商标的权利人,商标指定使用在矿泉水、汽水等商品上。八王寺品牌曾先后被认定为沈阳市著名商标、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老字号”。2015年,“八王寺”品牌碳酸饮料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

      2009年12月,沈阳八王寺因业务发展需要,曾授权邹某在江西南昌投资设立子公司。2010年1月21日,邹某、谢某共同出资成立南昌八王寺。南昌八王寺与沈阳八王寺不存在任何合作、投资关系,但南昌八王寺利用沈阳八王寺的知名度进行企业宣传,称其是沈阳八王寺在中国南方建立的生产基地。

      沈阳八王寺发现后,要求南昌八王寺不再使用“八王寺”企业字号。经双方协商,南昌八王寺承诺变更企业名,但未实际履行。故沈阳八王寺以不正当竞争纠纷,提起本案诉讼。沈阳中院一审认为,“八王寺”既是沈阳八王寺的企业字号,也是注册商标的主要识别部分。八王寺商标曾获评省、市著名商标及辽宁省名牌产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八王寺”无论是作为商标还是企业字号,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南昌八王寺未经许可使用沈阳八王寺企业字号,并在企业宣传中不正当地利用沈阳八王寺的知名度,易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

      一审法院判决南昌八王寺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宣判后,南昌八王寺提出上诉,经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沈阳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判长王虹表示,本案是规制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使用和保护“老字号”的典型案例。故意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作为企业名中的字号使用,意图利用权利人历史传承和良好商誉“讲故事”,达到误导公众的目的,是一种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老字号”往往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形成良好的商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取得社会广泛认同。一些老字号更是承载着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对老字号的保护,不仅是基于品牌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其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特殊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助力老字号企业的创新发展,既需要老字号企业“守正创新”,强化自主保护和内生动力,也需要全社会增强公平竞争理念,协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老字号企业的健康发展。

      传承于1920年(民国九年)创立的奉天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由民族资本家集资创办的民族饮料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那时逢年过节,沈阳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八王寺汽水。果子蜜、大白梨、荔枝味各式各样的味道,是70后、80后的沈阳人孩童时代最爱的饮品。尤其到了夏天,几毛钱买一瓶八王寺汽水,回家冰在冷水里。然后“砰”的打开一瓶,一大口下肚真是爽到透心凉。那一时期,八王寺汽水是中国轻工行业的一面旗帜。

      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令人遗憾的是因为多种原因,国内的饮料市场逐渐被外资品牌所占据。八王寺汽水好像一下子“人间蒸发”了,一度停产达10年之久。

      沈阳八王寺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实回忆,2003年,从海外回沈创业的他决定收购八王寺,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拿回了商标所有权,保住了这一诞生百年的老品牌。第一次走进生产车间时,李秀实看到的是厂房里堆积着老旧破损的设备,上面积着厚厚的灰尘,此时的八王寺已负债累累。

      “让我们最终下定决心的,是重振民族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李秀实坦言。老字号作为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具有不可再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八王寺汽水伴随着沈阳人的成长,是辽沈几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是李秀实童年美好记忆的符号。从小就爱喝八王寺汽水的他,坚信八王寺一定能焕发青春……

      明朝时期,在奉天(今沈阳市)城大北关附近有一座庙宇,称寺,后来损毁。清顺治五年(1648),英亲王阿济格恰巧路经此地,见寺庙破败不堪,便施舍银两重修了寺庙。因阿济格被称为八王(在当时王爷中排行第八),此寺便被称为“八王寺”。

      据《沈阳县志》记载,在沈阳八王寺院东南50米处有一眼清泉,井壁为青砖砌筑,圆井口为青石垒成,井台下有石阶,井水清冽甘芳,是当时盛京(今沈阳市)城里最好喝的泉水,号称“关东第一甘泉”。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东巡盛京,拜谒福陵、昭陵,靠骆驼从北京运玉泉山泉水来饮用。因路途遥远,玉泉水到沈阳时已沉淀浑浊,难以饮用,因此,八王寺井水便被定为御用之水。

      从此,八王寺附近的这眼清泉井便名声大振,城里百姓纷纷来此汲水。有人用井水做豆腐,豆腐香醇;有人用井水做大酱,大酱色泽纯正鲜美;有人用井水烹茶,茶水甘香爽口。当时,位于盛京北市场“杂巴地”的德泰轩茶馆,每天都要用一辆马车,装上8个大木桶运送八王寺井水,以至茶客盈门、生意兴隆。于是,盛京城内的茶馆在各自店铺前悬挂上“八王寺清泉井水”招牌,一时间成为“时尚”。

      也许是想借助八王寺清泉井水的名声,张志良在创办汽水厂时便为其取名为“八王寺”。这是我国较早开始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引进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股份制经营模式,使得八王寺汽水厂从最初建厂时只有11名工人的手工作坊,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成一个民族工业的代表品牌。那张志良是什么来头呢?

      据相关档案资料记录,张志良,字惠霖,别号惠临。1878年5月出生于沈阳虎石台乡大古城村。辛亥革命前,他是张作霖驻奉天办事处的处长,还做过张作霖的贴身秘书。在1921年至1923年间,张志良牵头合资创办了“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酱油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业公司。1931年8月,他担任东三省盐运使仅1个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因不愿为日本侵略者做事,便辞职隐居于大连市郊外的黑石礁屯。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志良返回沈阳。

      其实,在创建企业之初,张志良并没有资金用来建设厂房,那他是用什么“绝招”来破解这一难题的呢?据《奉天记事》中记载,八王寺汽水厂成立后就开始发行股票,每股大洋15块大洋。当时,不仅普通商人和民众纷纷认购股份,连奉天储蓄总会、东三省官银号等银行也踊跃认购,不久,全部100万元的股份被认购完毕。先期收进股款25万元后,开始正式建厂。建好后的楼房、平房共164间,花费将近20万大洋。25万元股款已经所剩无几。然而,只有厂房没有机械设备还生产不了汽水、啤酒的。于是,张志良以建成的全部固定资产作抵押,向奉天储蓄总会申请到20万元贷款。此后,八王寺汽水厂用这笔贷款购进了德国全套的先进生产设备,还聘用德国技师,使汽水和啤酒成为公司的两大主业。

      现在人们可能以为每股15块大洋的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乃区区小数目,人人可以买得起。其实,当时一个县长的月工资是20块大洋,一线块大洋。有关联的资料显示,民国初年,9块大洋就可买到一个丫鬟,2块大洋可买一袋洋面,1块大洋可买七八斤肉。15块大洋并非小数目。

      在八王寺品牌的注册申请中,有“将制出啤酒汽水送请省会警察厅化验发给营业许可”的字样。那为什么当时的营业许可要报请警察厅审批呢?原来,当时的警察厅除了管理社会治安外,还有监督管理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职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奉天省设立警察厅,厅内分置总务、行政、司法、卫生、消防5个部门。其中,在卫生管理细则中,就有专门关于饮料食品的检查化验及发照事项。也就是说,按当时的卫生行政管理规定,生产餐饮的企业想要开业,必须向警察厅送检所生产的产品,待检验合格后方能颁发营业执照。1925年2月,八王寺公司将制出的啤酒汽水送请省会警察厅化验。检验合格后,警察厅发给该公司营业许可证。

      档案显示,八王寺汽水厂营业执照的发照时间是1925年3月。这份营业执照的注册单位是中华民国“农商部”。这样看来,八王寺汽水厂级别较高,属农商部直接管理,是当时全国饮料行业中的“巨无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资本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所有的领域,把控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一些爱国的民族资本家意识到,要实现国家振兴,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达成实业救国的目的。于是,掀起“提倡国货、日货”运动,相继建起一大批规模较大的民族工业公司,而八王寺汽水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相关档案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当年奉天八王寺汽水厂注册的商标为“金铎”牌。在中国古代文字体系中,铎字指的是一种大铃,可引申为警钟。古人云:“宝铎含风,响彻天外。”“金铎”自然具有“宝铎”之意,铎发出响彻天外的声音实际就是警示之音,具有唤起民众警惕外敌入侵、奋起反抗的深刻内涵。张志良选用“金铎”为商标,不仅是警示列强的武装入侵,还有要时刻不忘列强的经济侵略,振兴民族经济,奋起直追世界先进工业之意。在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金铎”商标的影响也如洪钟鸣音般悠远深邃,让一批又一批沈阳人投身于日货,反抗外侮的大潮中。

      当时的沈阳纸币贬值、物价飞涨,洋货倾销中国,日本饮料更是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日本的目的是将中国经济捆绑在日本经济的车轮下,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做准备。而此时,八王寺汽水厂作为中国民族饮料行业的代表,恰逢其时地推出了物美价廉的啤酒和汽水,备受国人青睐,大大冲击了日本的饮料销售。1926年5月,奉天省财政厅为了洋货、提倡国货,还特别颁布了对八王寺汽水厂3年免纳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这也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了与日本公司竞争的实力。

      八王寺汽水厂为了将日本汽水挤出奉天,采取了扩大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资料显示,1928年,八王寺啤酒年产量就达180万瓶,汽水的年产量达288万瓶。且不说这产量全部诞生在战争年代,即便放在当下也是让人敬佩的数字。

      当时,八王寺汽水厂的产品除在东北各地设有120余处代销点外,还远销华北、华东等地市场,打败了当年如日中天的日本品牌汽水,将其挤出了国门,在中国上演了一出以实业抵御外侮的商界传奇“大戏”。八王寺汽水厂的成功,在餐饮生产领域严重打击了日本经济侵略的野心,为国家挽回了诸多权利,给当时处在外国资本夹击下的民族工业作出了榜样,也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大阪昭和商会以低价强行收购了八王寺汽水厂,并改厂名为“奉天八王寺酿造工业株式会社”,用来生产清酒、酒精等产品,直接销往日本。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八王寺汽水厂资产被政府视为敌伪产业接管。公司原股东联名呈请,要求发还被日本人强占之资产。1947年11月,政府将公司产业移交公司原股东。公司更名为“奉天八王寺民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但因战后物价暴涨,民不聊生,生产难以为继。

      沈阳解放后,八王寺汽水厂被国家全资收购,并改名为“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从此,“八王寺汽水”重获新生,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1958-1960年,“”时期。“酿酒厂”与“烧酒厂”并入“八王寺”,成立了“沈阳市酿酒工业公司”。后改名地方国营沈阳市酿造厂。除了生产汽水外还生产各种果酒、葡萄酒,深受沈阳百姓的欢迎。

      但是,1965年“文革”开始后,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打破了“八王寺”解放以后没有亏损的记录。1976年“文革”结束后。厂名改为“沈阳市蜜糖厂”。1977年,又恢复原厂名“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国民经济全面复苏、企业经营极大发展,“八王寺”汽水成为东北人最爱喝的饮料,汽水厂总产值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步伐递增……(盛京摇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特朗普竞选团队“四明星”:世界首富、肯尼迪家族成员以及背景迥异的两名80后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第一次让4090成为瓶颈!锐龙7 9800X3D首发评测:网游断崖式领先

      消息称华为 Mate70 Pro 配 1.5K 等深四曲屏 + ToF 3D 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