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0516-89862888
    媒体公告
    媒体公告
    当前位置:优发app ·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公告
    中国为什么坚持推进新时代的能源革命?
    来源:优发app发布:2025-06-21 08:05:03访问量:1

      2025年年初,当全世界都在特朗普的关税战中被折腾的时候,特朗普干的另外一件事,却被很多人都忽视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一举动,不仅仅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关键的是:

      尤瓦尔·赫拉利说,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的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实质,不单单是技术革命,其核心是人类对于能源的转换、使用和驾驭。

      通过燃烧木材、秸秆等柴薪来利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累积的太阳能,自此开启了植物能源时代。

      然后,18世纪,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得煤炭等化石能源可以转化为动力,带动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完成工业革命,成就英国霸业。

      19世纪末,德国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开启了化石能源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石油时代,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且石油相比于煤炭极易气化能轻松实现连续化燃烧,所以汽车诞生了,也成就了德国在汽车工业、军事工业的进步。

      只不过因为德国并不掌握这些能源,两次世界大战后被迫放弃,相反是美国以石油与美元挂钩,最终形成了美元霸权。

      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成长、生活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世界秩序里。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石油、煤炭这些化石能源,我们在使用的时候,真的实现了最高效率吗?

      你买一辆电动汽车,跑100公里,差不多是十来度电,按5毛钱一度电来算,也就是5块钱。

      以最好的轻质原油为例,一吨原油,满打满算,只能提炼出约0.2吨汽油和0.4吨柴油,综合利用率只有60%。

      但是如果把石油用来做化工产品的话,那生产的可就多了,包括乙烯、丙烯、聚丙烯、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甲醇、聚酯、尿素等等。

      比如乙烯,乙烯可不仅仅是我们常见的塑料袋塑料桶,其实乙烯及其衍生物占到了所有石化产品的75%,使用量仅次于水泥和钢铁排在第三。

      比如苯乙烯,可以与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制备出大范围的应用于家用电器和工业仪表的ABS树脂。

      比如环氧丙烷,在聚氨酯硬质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

      所以,石油浑身都是宝,用来生产化工品,比生产汽油和柴油的利用率要高多了!

      燃料油和化工品不仅在利用率上有明显差异,而且在可替代性上,二者也完全不同。

      这种情况,一直到中国开始搞低碳革命,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之后,才有所改观。

      其实说起来,中国人一开始也并不信任新能源汽车,早些年“电动爹”“辐射大”“掉头发”的传言就可见一斑。

      因为不同车型能耗有差异,我们按每度电跑6公里(比亚迪汉和特斯拉都是7公里)来计算,1100度电能跑6600亿公里。

      也就是说提炼462亿升油,需要差不多1200亿升左右的原油,接近1亿吨!

      1 吨原油约合 7.44 桶,按 2025 年 4 月 1 日价格计算,价值约 560 亿美元,也就是3700多亿人民币。

      可是这6600亿公里的里程所耗费的1100亿度电,如果充电要花多少钱呢?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可能在2060年,中国燃油车到寿淘汰后,进口的原油基本上不用再提炼昂贵的原料油了。

      这种化工品成本的降低,将直接反映在化纤衬衫、梳子、牙刷、保鲜膜、食品袋、厨卫水管、电线电缆外皮、玩具、家具、汽车内饰等等产品的成本急剧下降,再次给中国商品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力!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关于碳中和,为啥中国早些年很不积极,但是近些年突然积极了起来?

      碳中和,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要与本国的碳吸收量持平,由此来完成二氧化碳的绝对抵消。

      于是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欧美在其他几个国家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就给各国分配了碳排放指标。

      如果你把自己的指标用超了,对不起,你就要向他国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也就是碳排放税。

      这听起来似乎是资源的合理调配,但其本质就是一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所以基本上在1979-1992年期间达成了碳达峰工作,1992年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

      如果发展中国家想搞制造业,但自己又没办法实现碳中和的话,那就只能找欧洲国家交钱买排放指标。

      但是别忘了,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

      凭什么西方国家消耗了大量化石能源完成了工业化,就不让发展中国家消耗化石能源完成工业化,让全世界为西方国家先发展的几百年买单?

      2009年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峰会涉及一个根本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人,中国人要不要发展?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进口石油占到石油总消耗量的73%!

      石油依赖进口,意味着中国不仅每年要花费海量外汇购买石油,而且非常依赖海上石油运输。

      无数人都担心,一旦台海开战,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话,中国油路将要被断绝。

      如果把最耗石油的汽车行业全部替换成新能源,那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只需要现在40%的石油用于石化加工就够了?

      这40%的需求,自产石油就能解决一半,剩下的用俄油、哈萨克斯坦油以及中国可控的马来西亚油,就差不多足够了。

      所以中国才在后来积极做出响应了碳达峰和碳中和,倒逼新能源产业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

      石油依赖大幅度减少,虽然总的进口量仍然在增加,但其中炼油占比已经大大减小了。

      全世界的国家都需要石油,而石油卖家只要美元,逼得大家不得不想办法挣美元、储备美元。

      首先是它政治正确,其次是可以制约使用美元,第三是表面上美国看不出来是在搞他。

      过去20年,中国植被面积仅占全球的6.6%,但是全球植被面积净增长的25%都来自中国!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将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人工消灭,而且连塔克拉玛干沙漠都锁边了。

      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的光伏新增与累计装机容量、风电新增与累计容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投资总额等就已达到了世界的首位。

      一边增加回收量,一边减少石油消耗量,这样一直持续下去,那可能过不了多少年,中国可能就不用花美元来进口石油了!

      更关键的在于,中国已经从传统能源消费大国,变成了新能源技术大国和输出国。

      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与其苦哈哈挣美元去买石油,不如请中国来投资光伏电站和充电桩啊!

      越来越多的国家转投中国的新能源怀抱,不仅让新能源产品成为中国新的出口产品,而且直接冲击了石油美元的生存基础。

      这就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的时候中国不感兴趣,可到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的时候,中国就很积极的真正原因。

      大家有兴趣能自己去看看《巴黎气候协定》来看看,可以说很多的条款都符合我国现在发展的方向。

      所以中国搞碳中和,搞能源革命,既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上的好处,还符合我国的大国形象,何乐而不为?

      如果说前面论证了中国发展能源革命能带来经济和政治上好处的话,我们不妨把视角放的更高一些。

      站在中国在未来世界地位的角度,去考虑一下能源革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而且相比化石燃料,使用光伏发电能做到完全零排放,是不折不扣的清洁能源。

      一公斤多晶硅一度高达500美元,这么算下来光伏板发电成本达到了1-2元/度,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

      现在大规模光伏的电价已达到1毛4一度,未来更大规模普及后,一毛一度甚至几分钱一度并不是梦想。

      比如海水淡化啊,比如农业现代化立体化,比如电力直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啊等等。

      核电与火电成本降低空间存在限制,如果没办法摆脱核电与火电,用电成本还是无法根本改变。

      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输电线kV输电线kV线kV特高压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功率损耗约为500kV超高压输电的1/16。

      比如,在中国晚上的时候,把地球另一边正处于白天的地方光伏电站发的电输过来给中国用;

      全世界用电量总和,约30万亿度,按照光伏组件铺设的最佳倾角同时不遮挡后排,1平方公里面积有可能可以装15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

      按年平均日照1000小时算(非常非常保守了,把阴天什么的都算进去了),一年可以发电1.5亿度。

      这么说吧,撒哈拉沙漠932万平方公里,沙特沙漠86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3.76万平方公里,美国莫哈维沙漠6.5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这四个沙漠每个沙漠只要铺5万平方公里的光伏板,然后通过特高压输电网络连接起来。

      中国的目标,是特高压把现有电网跨洲连接,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智能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之后,中国手握全球第一绿色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特高压技术、全球第一储能技术,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初代美元的锚定物黄金,还是后来美元的锚定物石油,都有两个相同的特点:

      一旦人民币锚定了电力,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拿人民币,就能找中国买到相应的电力。

      一边是中国一两毛钱一度电的绿色能源,另一边是价格高昂的化石能源,只要不傻,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届时,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就不单单是电力这一种商品了,还有人民币贸易体系,以及下一代

      所以,中国的“双碳”目标,本质是工业发展由化石能源彻底向清洁能源转换的又一次能源革命。

      碳中和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中国在国际抢占制高点、争夺话语权所、构建竞争力的新赛道。